您当前位置:凯发app安卓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见识过这样的“新疆棉”吗?-凯发app安卓

作者:    来源: 新华社    日期: 2023-04-18

 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8日电 一年之计在于春。自南向北,“新疆棉”全面展开春播工作。在广阔的棉田里,机器轰隆作响,一派井然有序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  你是不是也和初到新疆的记者一样,首次见识“新疆棉”的春播现场?从欧洲议员到亚非拉多国专家,都对记者表露了一个共同观点——想了解新疆,应该去亲眼看一看。

  “日子比以前好得多”

  得益于独特的光热条件,新疆是中国最大、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。在全国知名商品棉生产县尉犁县,34岁的棉农阿不力克木·白克力气定神闲地操持着春播工作。

  3月29日,在新疆尉犁县,棉农进行春播作业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郝昭摄

  他告诉记者,父辈当年种地时主要靠人工,生产技术比较落后,而“新疆棉”的生产已今非昔比,借助卫星导航、农机等机械化实施作业,“一两百亩地,以前要种一个月,现在一天就种完了”。

  “爸爸那会天天在地里干活,一年挣钱也不算多。”他说,“我现在用高科技种地了,比以前挣得多,还轻松得很。”

  阿不力克木现在承包了1000多亩地。从犁地、铺膜到播种都依靠机器操作,4个人就能忙活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。

  记者体验了一回如何驾驶播种机,操作很便捷,依靠北斗导航系统,可实现自动驾驶。

3月30日,在新疆尉犁县,棉田管理人员检查棉花种子。新华社记者郝昭摄

  阿不力克木说,种棉收入很不错,自己还有时间兼顾牛羊养殖,“日子比以前好得多”。

  从春播到秋收,同样在机械化生产的加持下提速。“以前靠人工需要两个月才能收完棉花,去年用机器4天就收完了。”他说。

  休息时间,坐在田间地头,阿不力克木向记者描述起更加壮观的“新疆棉”秋收场面,“一片都是白白的,很好看”。

  抹黑论是“胡说八道”

  在这个新疆棉农们忙着播种的春天,欧洲议会爱尔兰籍议员克莱尔·戴利到访中国北京、重庆等4个城市。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,此次访华之旅收获很多,今年年内还想再来中国看看更多地方,新疆无疑是她心仪的目的地之一。

  对于西方媒体抹黑新疆的叙事,戴利耿直地评价说,就算不是权威专家,也看得出他们炮制所谓新疆“种族灭绝”的论调是“彻底的胡说八道”。

  “其实在我看来,这和‘北溪’天然气管道的事有点像。他们不想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,恐怕恰恰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去了现场,会发现与他们撒的谎完全不是一码事。”

  “我们很想再来中国,亲自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。”她说,“也鼓励欧洲其他人来看一看你们美丽的国家,亲自跑一跑,亲眼看一看。”

  “最想去新疆看一看”

  在韩国首都首尔,韩国东亚研究所所长禹守根饶有兴致地看完记者在“新疆棉”春播现场的采访视频。

  “新疆棉农淳朴的面庞,与我在新疆接触到的当地人一样,让我有种重临其境的感觉。”他告诉新华社记者。

  禹守根曾两次去新疆旅行,走访过当地市场、餐馆,与素昧平生的当地人一见如故,并一起喝酒闲聊。在他的印象里,当地人的笑容淳朴而明朗。“我当时就感觉,新疆与中国其他地区没什么两样,当地人也在正常安稳地生活,”他说,“我不理解为什么这里会平白受到西方媒体负面报道的攻击。”

  新疆棉农春播的机械化程度之高给禹守根留下深刻印象。“我们可以观察到,得益于科技的普及和发展,务农过程更加现代化,当地人生活变得更富足,”他说,“我也盼望能有机会再次去新疆看看,再次和当地朋友举杯畅饮。”

3月30日,在新疆尉犁县,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棉田作业,棉农在其后查看播种情况。新华社记者王菲摄

 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,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·林斯告诉记者,新疆是一个“令人兴奋的地方”,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现代化改革措施,新疆经济增长迅速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

  “我从报告中了解到,从1955年到2020年,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原来的约240元增加到超过5万元。”他说。

  他说,新疆广袤的土地非常适合棉花种植,所出产的棉花产量和质量双高,如今棉花种植引入高新技术、棉花生产企业注重技术研发,相信这对新疆的棉花产业起到更大促进作用。

  林斯一直对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,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“带给新疆更多发展机会,相信新疆会越来越好”,“我现在最想去新疆看一看”。

网站地图